首页 > 实用范文

运用比较法贯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4-10-08 23:12:53
运用比较法贯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全文共2450字)

运用比较法贯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以“物质跨膜运输实例”为例

摘要:以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为例,阐述运用比较法中理论与实践的比较落实于课堂的教学策略。根据教师的教法,学生通过亲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以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核心素养比较法教学策略生物学科渗透现象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立足于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要求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在研究地过程当中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根据学科特色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作为其学科的核心素养,因此,从教学过程中贯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毫无疑问已成为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下面以“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一节为例,运用比较法贯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1 创立合理的情境,养成生命观念

为了达到吸引学生的效果,授课时往往教师会采用各种方式进行导入,但大多时候都致力于把重点放在趣味性,而往往忽略了情境的真实性。据最新的新课标改革即生物核心素养的要求,真实的情境创设能正确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其真实即利用的素材是源自真实的生活、社会事件或科技探究,并不是自身虚构出来的,例如理论与现实的比较导入。借助真实地合理化的导入,无形中学生渐渐的养成把真实的生活化现象或特性与生物生化科学交织起来,感受生命的奥秘,提升生命科学学科素养。长此以往,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地便会理解结构与功能、代谢与遗传、稳态与环境、种群与生态之间的知识体系,并形成浓厚的生命观念。

本节内容即“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导入,教师可通过在课堂进行讲台演示实验,即理论与实践中的比较导入,把失水萎蔫的月季花浸泡在清水中(课前5分钟),上课后即发现玫瑰花瓣变得坚挺,而且清水并没有变色,再把月季花拿出来放到滚烫的热水中煮片刻发现水变色了。教师对此现象解释:从课本理论知识可知,通过这个小试验得知有些物质能进入细胞,有些物质不能进入细胞,那物质是如何进出细胞的?紧接着就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像这样贴近生活实际的小试验不仅可以快速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便于让学生理解物质跨膜运输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并时时刻刻的发生,让学生形成一股强烈的生命观念。

2 构建模型,巧用比较形成科学思维

在本节的知识中,渗透作用发生的两个条件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而渗透作用是相对复杂的概念,教师在知识授予学生的时候通常采用的方法就是结合动画,运用Flash展示给学生,通过动画展示蔗糖分子和水分子在玻璃纸两侧的运动情况,虽然这样生动形象,但是相对的缺乏真实性,学生无法通过亲自体验该现象。据学科素养的内容要求,教师授予实验课时需尽量真实并具有易操性,具备真实性实验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师授予渗透现象的知识点时,可运用实验室的材料,但是对课本上的实验做一个改进,运用两种材料进行实验,通过对比理解半透膜的作用,同时理解渗透作用发生的两个条件。为了方便课堂的演示以及演示的效果,所以需要用到的材料有:相同大小的鸡蛋卵壳膜2个,鱼鳔1个,红墨水1瓶,大烧杯3个,长颈漏斗3个,铁架台3个,细小的绳子若干,清水等。

实验开始前,先配好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并加入适量的红墨水配制成红色的溶液;同时把鸡蛋用盐酸酸化去掉蛋壳,从而获得卵壳膜。实验操作如下:将实验装置分成A、B、C三组,分别把鱼鳔和2个卵壳膜用细绳绑在三个长颈漏斗中,再往长颈漏斗灌一定量的红色蔗糖溶液。尽量在短的时间内将两个长颈漏斗分别同时浸入A、B、C装置对应的盛有清水或无红墨水蔗糖溶液中(C装置的烧杯中盛入的是无红墨水的等浓度蔗糖溶液),此时需注意长颈漏斗的液面必须与烧杯液面持平。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的现象。

通过对实验出现的现象观察,提示学生思考:为什么A组和B组装置中漏斗的液面会升高,通过比较为什么C组没有?实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是?通过对比A组和B组装置中的鱼鳔、卵壳膜产生的渗透现象有什么不同?和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并指导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很多学生会联想到可用蔗糖酶及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检验蔗糖是否通过卵壳膜)。让学生学会从实验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和分析实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师再次作出引导和指示:分别把A 组和B组装置中的卵壳膜和鱼鳔换成纱布,实验还会出现以上现象吗?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实验探究,学生自然而然的能总结出渗透现象发生的两个条件。

3 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学会设计实验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的实验是高中生物内容中第一个完整的探究实验。在探究之前,学生已经具备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渗透现象产生的条件、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显微镜的操作等相关知识。这几样技能为学生能更好的完成本实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本探究实验是学生第一接触,对于探究的方法和步骤并不是非常明确,所以教师要讲解探究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进而通过本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例如:教师可让学生联系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以红细胞为例子;并提问比动物细胞结构复杂的植物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又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让学生做出假设并设计实验,在实验课堂中让学生探究自己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让学生在已有的生物学科的知识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并参与个人和国家事务的集中讨论,做出理性的思维判断和决策,辨别事务的科学与否,从而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在本节内容即将结束时,教师合理安排与社会热点相关的问题供学生思考。例如,提问学生甲型流感的传播途径有哪些?社会中的甲型流感疫情如何?最后思考为什么感冒发烧的过程中会喉咙肿痛并出现口干舌燥的现象,结合本节内容谈谈各自的想法并交流。再例如,大家都知道青瓜具有美容美白的效果,电视剧中的演员敷面膜时常常会把两块青瓜切片贴在眼周,结合比较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知识,这样能达到美白补水的功效吗?正是这些看似简答的生活细节不仅能增加学生的课堂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看问题时会联系生活实际,从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能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从而提高社会责任感。

核心素养的贯彻是新课标改革的重点,而要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生物科学素养,单单靠一节课的教学授受是不够的,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去检验理论,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不断努力地的改进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肖安庆,颜培辉. 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策略

[J]. 中学生物学,2017,33(3):71-73.

[2] 刘小平.“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教学突破[J]. 生物学教学,2011,36(3):8-9.

《运用比较法贯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全文共245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