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县教师外流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我县教师外流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为全面了解我县教师队伍现状,特别是教师外流状况及其对我县教育的影响,去年以来,我们对全县11个乡镇和8处县直学校教师外流情况进行了多次调查统计,前不久,再次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摸底了解。调查表明:我县从2014年开始出现教师外流现象,此后呈逐年蔓延上升趋势;教师外流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给部分
乡镇(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队伍管理工作造成了影欤页晌逃姓棵抛罡型诽鄣奈侍庵唬唤淌ν饬鞫晕蚁亟逃挠跋煲丫醪较韵殖隼矗⑶宜孀攀奔涞牧魇沤从飨浴⒂从现亍k杂ω叨戎厥咏淌ν饬飨窒螅扇∏惺涤行у拇胧⒑侠淼慕淌α鞫啤?一.我县教师外流状况
根据调查统计,我县从2014年开始出现教师外流现象,当时以平原一中、平原镇最为严重。从2014年到2014年,每年学期初、学年初都有教师外流,范围由县镇学校蔓延到农村中小学,全县11个乡镇、8处县直学校共19个单位,存在教师外流现象的有11个,占58。截止到2014年9月,全县教师外流共计111人,占全县在岗专任教师总数的3.2,其中流向县外的56人,流向县内各民办学校主要是平原师范初中部的55人,各占50。仅一中和平原镇两个单位就有63人。在111名外流教师中,有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更多的是一线中青年骨干教师;从学历看,学士学位的9人,大学本科的34人,专科的68人,分别占8、30.6、61.2;从职称看,高级教师31人,中级教师64人,分别占28和58;从年龄看,平均年龄31岁,最小的24岁,最大的42岁。自98年以来,我县共有4名省级教学能手,目前已流失2名,另有省、市、县级优秀教师18名,省市级教研课题承担者6人。
由此可见:(一)教师外流已经成为我县的普遍现象,出现时间早,发生频率高,涉及范围广。(二)外流教师普遍学历高、职称高,年富力强,工作经验丰富,正是在教学上出成果的时候。可以说是一支优秀的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是一笔教师优势资源。(三)相对而言,我县教师流入县外的不是很多,有一半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入县内民办学校,仅流入平原师范初中部的就达41人,另外由乡镇流入县直学校或跳槽改行的也有一部分。
二.教师外流原因分析
(一)市场经济社会大环境使然。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要求社会中的人才资源在全社会广泛流动。人才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水平和速度,而人才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也是在不断流动中实现的,人才在全社会范围内的不断流动,能够使人才在更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作用,产生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说教师的流动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让所有的教师长期固定在一个岗位上,一次分配,终身不变,已经不适合当前市场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
(二)教师的思想观念尤其是人生价值观的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冲击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中青年教师,容易接受新事物,他们早已破除了“从一而终”的传统意识,改变了那种“当了中小学教师就终生不能改变”的思想,把流动、跳槽、改行当作一种时尚,合则留,不合则走,另谋高就,决不在“一棵树上吊死”。在这种情况下,再像从前那样要求教师爱岗敬业、以校为家,已经显得苍白无力;运用行政手段禁止、堵塞,也无济于事,县教育局于2014年初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的意见》,要求各单位“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事实上是门难以看好,人难以管好,要走的人不辞而别,想走的人留人留不住心。教师人生价值观的转变使教师外流成为必然。
(三)工资收入偏低,待遇较差。近几年来,我县教师工资、待遇逐步提高,2014年乡镇教师工资上收到县以后,教师工资发放有了保障,未再出现拖欠现象。但是,与经济发达地区教师和工资待遇较高的私立学校教师相比,我县教师特别是乡镇教师工资收入还存在很大差距。目前我县乡镇教师平均月工资500元,与平原师范初中部教师平均月工资1200元有700元的差距,与县外私立学校如德州跃华、临沂双月园等学校的教师工资收入差距更大,每月在1000元左右。而且在老师们看来,这种差距短时期内很难解决。收入低、待遇差,给教师的工作、生活等带来诸多困难。受经济利益驱动,一部分学历高、有能力的中青年教师,在私立学校优厚待遇的吸引下便离岗外流。
(四)工作环境不良,教师精神不愉快,心情不舒畅。某些学校在中青年教师培养这个关系教育持续发展的大问题上,不是从学校长远发展考虑,而是搞论资排辈,搞亲亲疏疏,诸如评优选模、教师培训考核,特别是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职务聘任等。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教师得到肯定,基本上是一个“媳妇熬婆”式的成长过程。由此导致教师工作环境不良,人际关系、干群关系紧张,精神不愉快,心
第二篇:关于我县教师外流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为全面了解我县教师队伍现状,特别是教师外流状况及其对我县教育的影响,去年以来,我们对全县11个乡镇和8处县直学校教师外流情况进行了多次调查统计,前不久,再次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摸底了解。调查表明:我县从2014年开始出现教师外流现象,此后呈逐年蔓延上升趋势;教师外流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给部分乡镇(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师队伍管理工作造成了影响,而且成为教育行政部门最感头疼的问题之一;教师外流对我县教育的影响已经初步显现出来,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将愈来愈明显、愈来愈严重。所以应高度重视教师外流现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
一.我县教师外流状况
根据调查统计,我县从2014年开始出现教师外流现象,当时以平原一中、平原镇最为严重。从2014年到2014年,每年学期初、学年初都有教师外流,范围由县镇学校蔓延到农村中小学,全县11个乡镇、8处县直学校共19个单位,存在教师外流现象的有11个,占58%。截止到2014年9月,全县教师外流共计111人,占全县在岗专任教师总数的3.2%,其中流向县外的56人,流向县内各民办学校主要是平原师范初中部的55人,各占50%。仅一中和平原镇两个单位就有63人。在111名外流教师中,有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更多的是一线中青年骨干教师;从学历看,学士学位的9人,大学本科的34人,专科的68人,分别占8%、30.6%、61.2%;从职称看,高级教师31人,中级教师64人,分别占28%和58%;从年龄看,平均年龄31岁,最小的24岁,最大的42岁。自98年以来,我县共有4名省级教学能手,目前已流失2名,另有省、市、县级优秀教师18名,省市级教研课题承担者6人。
由此可见:(一)教师外流已经成为我县的普遍现象,出现时间早,发生频率高,涉及范围广。(二)外流教师普遍学历高、职称高,年富力强,工作经验丰富,正是在教学上出成果的时候 ……此处隐藏8122个字……人。各单位、各学校要很好地研究制定并认真落实留住人才的措施和办法,特别是在分配制度改革上,在目前我县教师工资水平还不高的现实情况下,要真正打破大锅饭,加大奖励工资的比例,对教师定岗、定责、定报酬,绩酬挂钩,优绩优酬,将福利待遇向教学一线骨干教师倾斜,用较高的待遇留住教师优势资源。同时要经常关心教师生活,在教师病灾、红白事、住房条件改善、子女入托就学就业等方面,要不断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做到用感情留人。
(三)落实好县教育局文件规定,依法规范教师流动。教师以“停薪留职”形式流动,必须经所在单位同意,教育行政部门审查批准方可进行;对第一学历为大学本科和获得市级以上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的教师以及参加过市级以上培训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省市级实验课题承担人,限制流动;对拒不执行规定擅自离岗的教师,坚决予以除名,对发生教师擅自外流现象的学校负责人,要严肃处理。
(四)加强校长队伍建设,消除教师管理工作上的腐败现象,为教师创造宽松民主的工作环境。一个处处体现公平、公正、民主、竞争原则的德才兼备的好校长,能够使老师们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工作带劲,不正之风难以兴风作浪,老师们人心稳定、人心思干,比学赶帮超,有利于控制教师外流,形成合理有序的流动秩序。
(五)加大用人制度改革力度,做好师资补充工作。根据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用人机制特点,坚持“市场导向、双向选择”的原则,借鉴外地成功的经验做法,采取“一改两选”的办法,有效补充师资队伍,解决我县教师队伍青黄不接的断层问题。一改:改革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大中专毕业生包分配就业的办法,由统一包揽分配改为有计划地按需选招;两选:一是根据乡镇教学所需,面向应往届师范类专科以上毕业生有计划地选招教师并全部派往乡镇工作;二是根据县直学校教学所需,面向全县在乡镇工作三年以上的教师有计划地选招教师,充实到县直学校。
总之,教师外流现象是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人才自主流动的必然产物,既有对整体教育利益和教师个人有利的一面,也有对局部教育利益不利的一面。就我县来说,教师外流在整个教师队伍中虽是普遍现象,却并非主流现象,绝大部分教师在艰苦条件下兢兢业业,为我县教育事业发展默默奉献。所以,一方面,我们要肯定我县教师队伍的主流整体,另一方面,要对教师外流现象给予高度重视,在加强教育管理、提高待遇的同时,关键是加快用人制度改革的步伐,努力做到教师减员与师资补充并举,变教师资源“流出地”为“流入地”,形成合理有序的教师流动机制。
第五篇:对早恋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对早恋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07年暑假,我妈妈有个同事的女儿割腕自杀,听说是因为女孩早恋、成绩下降、父母粗暴打骂所致。我不禁为这个与我同龄的女孩感到悲哀!早恋现象已经很普遍,我所在的班就有十多人与异性“亲密”接触,极个别甚至还有成人化特点,听说高中尤为严重。对于正处在青春懵懂期的搞中生来说,早恋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个别现象了,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
早恋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初中生是如何看待早恋的?早恋到底又有哪些危害?学校、家长又应该如何应对早恋?……带着诸多疑问,我对高中生的早恋现象展开了调查。
一、调查时间:2014年7月10号至2014年8月20号
二、调查对象:湖北省石首市地区部分高中生、老师、家长、医生
三、调查方法:问卷调查、采访
四、调查过程:
大部分同学们认为与异性应该友好相处的占46%,亲密相处的占16%,保持距离的占31%,不予理睬占的7%。这个数据让我惊喜地看到,大部分同学对男女生之间的相处是理智的。我虽然不赞成男女生之间过于“授受不亲”,但是“亲密相处”是很危险的,容易陷入盲区、酿成苦果。
另外在调查中,同学们还对早恋发表了一下看法:
赞成早恋者:有的认为早恋是初中生正常的心理需要,没什么不好的,可能还会促进双方的学习兴趣;有的认为这时候的恋爱是初恋,是最美好最纯洁的,能增进性心理健康和日后处理婚恋问题的能力;还有的认为男女交往能在智力上取长补短,心情上愉悦,能互相激励前进。
不赞成早恋的:早开的花谢的也快,现在是读书时期,不应早恋!应该控制好自己,不然会给自身的生活和学习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中立者:不刻意追求早恋行为,但也不赞成强制将早恋者分开。不必要过分打击,也不能过于放纵。
五、早恋成因分析:
我在调查中发现,高中生早恋或具有早恋的倾向已越来越多。高中生早恋,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又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原因:
1、满足情感需求2、好奇心驱使3、从众心理4、媒体影响5、青春期教育的缺失6、社会无业青年的引诱
六、早恋的危害:
有人说,早恋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是我认为,早恋对初中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认清早恋的危害,时刻敲响警钟,对于我们青少年防微杜渐,避免产生不当的恋情是很有帮助的。一般认为早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
1、影响学习生活。2、影响心理健康。3、影响身体发育。4、影响人际交往。
七、中学生早恋现象的防范与对策:
1.注意观察,善于发现苗头
有早恋现象的学生一般都会表现出一些与众不同之处:上课心不在焉,经常走神;无缘无故迟到、旷课;就餐、就寝时间与其他同学不同步;总好象做错了什么,眼神游移不定;收到的信件增多;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等等。前面提到的女孩,如果老师能及时发现苗头并加以正确引导,悲剧就不会发生了。因此,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一旦发现有早恋的苗头,要予以高度重视,多找这些同学谈心,态度要亲切、诚恳,尊重学生的人格。谈话要有的放矢,切忌态度粗暴,方法简单。尤其不能大造声势、大张旗鼓,动辄通知家长。对于曾经失足的学生更要正确对待,要多给予关怀,寄以满腔热情,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教师的温暖、同学的温暖。切不可另眼想看,甚至把“包袱”踢给家长。
2.加强正面教育
中学时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同时也是思想道德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工作者应该借素质教育的春风,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青少年施加正面影响,定期召开班会、周会,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站等舆论导向宣传工具,使学生既认识到对异性有好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又要充分认识到:早恋是一枚未成熟的果子,它得味道又苦又涩,只有等到成熟时才会又香又甜。
3.学校、家庭、社会共联手
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来看,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它规定着青少年发展的内容和方向;家庭、社会对孩子的影响则属于次要地位,但无疑也占据了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如果三者配合不当,就可能使各方面的教育相互抵消。因此,必须加强各方面的联系。
早恋发生后,宜疏不宜堵,应该加强青春期教育。首先要引导中学生正确对待性成熟,其次要引导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成长发育过程中的主旋律。青少年时期是每个人积累知识、增加社会经验的时期,丰富自己才是主旋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