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依据目标,形式多样——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设计与使用

时间:2024-11-30 10:00:56
依据目标,形式多样——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设计与使用(全文共3633字)

【内容摘要】

“在活动中领悟”是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的学习方式,“有效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应考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呈现出的活动效果及活动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的契合度。本文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五种教学活动为例,浅谈本人在设计和使用中的点滴体会,与同行交流、探讨。

【关键词】

阅读;游戏;收集资料、观察、调查、访问、交流;体验;探究和问题解决学习。

【正文】

与以往以“说教”为主的思想品德课不同,《道德与法治》课程将“在活动中领悟”作为教材的主要道德学习方式,《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则建议我们“有效组织适宜的教学活动”。“活动性”是德育课程的第二大特点,经过多年实施,“在活动中明理导行”已成为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共识。课标中还详细列出了课程可采用的教学活动形式,如观察、调查、讨论、参观、访问、制作、种植、饲养、交流、阅读、辩论、游戏、角色扮演、模拟活动、两难问题辨析、撰写报告书、制作图表等,活动的形式可以说是丰富多样,但究竟选择何种活动形式,除考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呈现出的活动效果外,更重要的,还在于活动能否有效地体现出这节课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目标。

下面就常用的几种教学活动浅谈我在设计和使用中的点滴体会。

一、阅读

现在很多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课堂活动也是热热闹闹,一节课下来,学生们又唱又跳,又说又演,却连书都没翻过一下。诚然,教材只是课程资源中的一种,教材中提供的活动也不是非用不可,老师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但我们的课程内容中,还有一些常识性内容需要学生学习,还有的地方需要学生静心思索才能消化吸收,我认为,阅读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仍不可少。比如,在教学《我的邻里乡亲》一课时,很多老师会找来《六尺巷的故事》的动画让学生观看,学生的注意力在精美的画面和生动的故事情节上,对其中蕴含的“宽容、礼让”这一邻里相处之道会关注多少呢?此时,不如让学生静静地阅读,边读边思考: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它对我们今天处理邻里矛盾有什么启发呢?学生通过阅读,知道了这是一个关于“退让”的故事,“明理”的活动目的也达到了。在执教《祖国的宝岛台湾》时,同样可以采用“阅读”这一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学课本P59的内容,并填写表格,理清三次台湾开发史,使学生对之前交流的台湾美丽富饶的原因是千百年来人们辛勤开发、经营的结果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也为后面教学“根脉相连,不可分割”进行了铺垫。

二、游戏

学生都喜欢游戏,听到做游戏再调皮的孩子也能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老师们却担心课堂上一做游戏学生就“散”了,“放”出去就“收”不回来了。其实,只要设计巧妙,组织教学得当,游戏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更可以起到教育效果。我在执教《规则有什么用》时,就和学生玩了一个“击鼓传花”的游戏。课前我让学生调查了学校有哪些规则,在之前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按照“课堂”“课间活动”和“放学”对这些规则进行了分类,这其实就是一个汇报、交流的活动。但我将传统的汇报形式改成了“击鼓传花”,鼓声停时花传到谁就由谁来代表本组汇总一种学校规则。而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在代表汇报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一直强调的“遵守规则”将本课的教学内容——规则意识渗透进了每个学生的心里,并规范着他们玩游戏、发言和聆听的行为。

三、收集资料、观察、调查、访问、交流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课程,它的教学不仅仅在于课堂上的40分钟,很多时候,学生需要在课前课后进行大量的收集、观察、调查、访问等活动,才能顺利地开展课堂交流。而这需要教师对活动内容的精心设计,对学生进行明确细致的指导。在《交通与我们的生活》一课中,为使学生了解“我们的衣、食、用、行都离不开交通”,我设计并使用了一个调查活动,让学生自己到生活中去查找。同时,我给每个四人小组分配了各不相同的调查任务,有的组调查服装,有的组调查日用品,调查食品类的有不限食品种类的,也有专门调查江西特产的,还有的组只调查一样物品——水笔。我还设计了一张汇总表,并规范了学生的交流流程:先每个人分别说明自己调查的商品及产地,再小组进行汇总,并谈谈各自的感受。学生说:“我在南昌就能吃到新疆的哈密瓜,山东的苹果,海南的香蕉,这些全国各地的水果都是交通运来的。”“我的衣服是上海生产的,裤子是浙江生产的,鞋子是妈妈在网上买的外国货,它们也是交通带来的。”“我们组发现我们用的水笔,有的产地是北京,有的是河北,有的是福建,它们都是我们在学校门口的小商店里买到的,是交通把它们集中到南昌的。”……实现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衣、食、用、行、购等方面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一教学目标。这需要教师对学情的准确把握,对活动内容的精心设计和对学生的细致指导,只简单布置一句“调查XX的情况”只能是使活动流于形式。

四、体验

“体验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身体的各种感官进行学习的一种方式。体验学习的种类多种多样,大体可以分为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体验学习的重要价值不在于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个人在活动中获得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这是课标中对于体验活动的详细解释。它告诉我们,体验是一种基于学生自身的活动而获得感性认识的学习方式,是对具体的社会事物或情境的亲身经历,在体验背后,往往有某种模仿榜样,从一定意义上说,体验学习活动是社会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模拟活动。德育课程以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为核心,明理是为了导行,而体验活动恰好为学生提供了“践行”的机会。在教学《家人的爱》时,我组织学生开展“保护鸡蛋”的活动,在教学《伸出爱的手》时,我让学生单手收拾书包、蒙眼走上讲台,这都属于直接体验。在执教《我是谁》时,在学生明确了“不论在什么场合,都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后,我设计并使用了一个模拟体验活动,设置了家庭、公园、超市、剧院(电影院)、公交车五个场景,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各组抽选一个场景,分工扮演其中的不同角色,演出各自对“怎样做才是扮演好了自己的角色”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体验活动往往与角色扮演分不开,如果要求不明确,情境创设不到位,学生就会仅仅将其当作一种游戏来看待,无法很好地达成体验的目标。比如前面讲到的残疾人生活体验,设计的本意是让学生从亲身体验中,更深刻地了解残疾人的疾苦,引发他们对残疾人的尊重、友爱和同情。可我就曾亲历过课堂上蒙着眼睛的同学磕磕绊绊地走向讲台时,台下的学生并不是报之以理解和同情,而是爆发出阵阵笑声,究其原因,学生以游戏心态对待体验,关注到的只是同学笨拙的样子,并没能真正体验到残疾人在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困难、痛苦与不便,当然也就不可能激起他们内心的同情和关爱。因此我在第二次教学中,在体验活动之前,先利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课前让学生对残疾人的生活情况进行调查;看视频,了解残疾人的不便;听故事,走进残疾人的内心世界;用音乐渲染温情的氛围等,用情境激发起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由知生情后,再进行体验,而且,是全体参与的体验。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了真实感受,才能触发他们的关爱情感和助残行为。再如《我是谁》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模拟体验活动,我给每组学生都准备了一份详细的表演提示,对角色、场景设置及表演要求进行了明确的指导。学生有了设计和表演的方向,才能更好地进行模拟体验。在表演展示时,我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再次转换的新角色(演员或观众)进行自评和互评——有没有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使模拟体验和真实体验相结合,再次强化了“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角色,遵守要求,当好自己的角色”的认识。

还有一种体验活动,不是角色扮演,也能给学生以深刻的感受。在《小水滴的述说》一课中,我设计了“切苹果”的体验活动,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切苹果,直至最后只剩下一丁点的苹果皮,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学生从资料、调查中得来的,只是一个个抽象的数字和比例,对淡水资源的匮乏状况缺少直观的认识。而“切苹果”活动让学生切身体验到淡水资源的匮乏,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五、探究和问题解决学习

“探究学习重要的是通过探索性活动,使学生获得探求知识的学习方式,形成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探究学习包括发现问题,设立假说,收集信息、资料、数据,处理数据,验证假说等步骤。”“问题解决学习是使学生直接面对实际问题,学习、研究并尝试提出某种解释问题或解决问题方案的学习方式。问题解决学习没有固定的学习步骤,而且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实事,通过提出问题、查询资料、访问调查,提出有针对性与合理性的解决问题方案。”这是课标中对探究学习和问题解决学习的定义。在教学实践中,这两种学习方式往往是二为一体的,因为探究是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而解决问题又少不了探究。而不论是探究还是问题解决,往往又都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的。我在《交通与我们的生活》一课中,就开展了一次这样的学习活动,设计了以下问题情境——鹭鹭和猪猪两家人准备周末去上海游玩。鹭鹭一家希望省时,猪猪一家则因为奶奶晕机,要求舒适,并加入了费用预算这一条件,使情境具体且真实。并教给学生在百度和去哪儿网上查询的方法,大胆让他们自己用平板或手机上网搜索信息。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先根据两家人不同的出行要求预设方案,再通过网络查询到的余票和费用信息,结合两家人的出行预算检验方案的可行性。这种学习活动,适用于认识、反思、探索社会和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教学内容,若能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坚持开展,长期训练,不仅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还能帮助他们了解探究的步骤和问题解决的思维角度与方法,有利于他们创生知识,形成自主意识、思维观念、探究技能和学习方法。

上述教学活动,每一种都有其特有的适用范围和价值,有效使用这些活动方式,并不是在一节课中用的越多越好。课标指出:“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加以选择和采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种教学活动的效用。”要将这些活动方式运用到位,必须考虑它们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的契合度。

《依据目标,形式多样——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设计与使用(全文共3633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