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时间:2025-04-03 07:12:18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全文共8152字)

公开、观摩课教学设计

乡镇

学校

年级

学科

题目

教师

西三十 铺 镇王老庄 学 校六年级语文 《牛郎织女〈一〉》吴多立

公开、观摩课《牛郎织女(一)》教学设计

? 教材说明

这是一个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讲的是勤劳善良的牛郎和织女为了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和幸福而不惜与天庭作对,但最终却是“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本课是这个民间故事的前一部分。

? 教学目标

1. 快速阅读课文,知道这个在民间广流传的民间故事的部

分内容。

2. 弄清牛郎勤劳、能干、善良、吃苦耐劳的品质是牛郎能

与织女成婚的重要因素,使学生从中受到这样的品德教育。

3. 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地复述这一件事。

? 重难点、关键

1. 阅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 使学生受到勤劳、能干、善良、吃苦耐劳的品德教育。 ? 课时划分

一课时。

? 教具准备

课文录像的片段。

※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我国地大物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的文化,其间有不少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民间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民间故事。

二、板书,读题,揭题。

27*·牛郎织女(一)

三、引导学生围绕课题和课文内容谈话。

1. 释题:简单介绍牛郎、织女分别是谁。“(一)”是说

这个故事篇幅较长,分为几个部分,本课是它的第

一部分。

2.

3. 简介本文作者叶圣陶。 扫除生字、易错字:腮(sāi)虻(méng)

歹(dǎi)瞌(kē)

四、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速读课文,了解故事主要内容。

[《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介绍了一个贫苦的孩子牛郎自小受到哥嫂的欺凌,吃尽了苦,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后来在老牛的指引下,认识了从天庭逃下来的织女,两人结为夫妻。(后面的内容为28课的内容,可简单介绍也可先不介绍,留到下一课教学时补充。)]

2.提问: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性格特点)

(2)他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五、带着问题按要求自学课文,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一)用“我认为牛郎是个孩子”的句式来谈以上提问。

1.牛郎是个贫苦、孤独、吃苦耐劳、善良的孩子。

2.他的童年是在哥嫂的虐待、辛苦地干活、老牛的陪伴中孤苦地度过的。(课文1-4节)

3.他被哥嫂赶出家门后,后来在老牛的指引下认识了织女,他的勤劳、善良和孤苦的身世感动了织女,织女就嫁给了他。

(二)从这些事情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

1.要做一个勤劳的人,善良的人,……

2.好人会有好报。

(三)课文同时还介绍了哪些方面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哥嫂的性格特点。(无情、自私、贪财)

2.天庭:冷酷、辛苦、没有自由。

(四)自由读文。

六、小结。

1.《牛郎织女(一)》告诉我们什么呢?

(只要勤劳就会过上好日子。)

2.展望故事: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我们下一课继续学习。

七、作业。

1.复述这个故事。

2.把这个故事讲给亲戚朋友听。

板乢设计

27*·牛郎织女(一)

牛郎:贫苦、孤独、 勤劳、 善良 ↘渴望自由与欢乐 织女:勤劳能干、渴望自由、善良 ↗(结为夫妻)

教学探讨与反思

本文是一篇阅读课文,学习这篇课文自然是重在阅读。但由于其篇幅较长,也只能是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的教育意义,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着向别人讲述这个故事。另外,也要让学生了解一下课文的体裁。(民间故事大多是由于人们向往某种美好生活,或是抨击某种社会现象而编出故事,这些故事符合人们的理想,表达出人们的某种心声,因而广为流传。)

第二篇:《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牛郎织女》是根据叶圣陶先生的作品改编的民间故事,课文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扣人心弦,人物形象鲜明感人、栩栩如生。教学本课,力求体现:一、人文之“文”,即强调用语文课程所特有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拓展以及深化学生的精神领域。具体的讲就是引导学生挖掘汉语言文字中所包含的民族的思想认识、历史文化和民族感情。二、追求自由的精神,即强调学生的自由与尊严、精心呵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强调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和多样性、在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三、《牛郎织女》在教学范式上,力求体现“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归文本”的统一。《牛郎织女》的教学线索是由“聊故事、品幸福、赏人物”三个环节组成。在循着这一结构展开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立足文本、也就是引领学生紧扣教材提供的本文,通过复述故事的言语实践,创设出可感可触之情境,感受汉语言文字的魅力,积累运用语言,感悟人物形象,丰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历练智慧,力求体现“鉴赏的语文”“思想的语文”。

教学目标:

1、按事情发展顺序理清文章层次,尽可能用上文中的语言复述故事,在言语实践中感悟人物形象,丰富情感。

2、补充文中空白之处,在创造性复述中理解“幸福美满”的内涵,历练智慧。

3、围绕“牛郎织女文化”进行专题研究实践,开拓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

教学流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理清文脉。

1、将下列小标题按课文的原有顺序排列起来,在括号里标上数字。 出示:

()生活艰苦,人称牛郎()牛郎喂牛,老牛诀别 ()相遇相知,结为夫妻()隔河相望,化作星辰 ()来到森林,见到织女()王母知情,发誓严惩 ()心急如焚,追赶被阻()老牛说话,指点机会 ()男耕女职,日子美满()喜鹊搭桥,一年一见 ()闯入家中,抓走织女()照看周到,老牛亲密

2、齐声朗读排列正确的小标题。

【设计意图:情节曲折生动,是民间故事所具备的典型特征之一。本篇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分十二自然段。引导学生叙说事件梗概,理清文章脉络,对课文内容即故事情节准确地进行把握,也为本课时的复述课文打下基 ……此处隐藏3563个字……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飞向天宫。

17、你是怎样看王母这个人的?

18、指名说:(心狠手辣、不讲亲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19、如果你是王母,你能同意这门婚事,你能同意织女下嫁给牛郎吗?

指名说:、、、、、、不同意 同意

20、是啊,王母这样做,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她对织女的爱,世界上,有一种爱叫蛮不讲理,你找出最能表现“爱得蛮不讲理”的句子读读。

生读齐读(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地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

21、王母娘娘的这种蛮不讲理的爱,是因为她只看到了牛郎织女的不相称,是因为在她看来织女的这种下嫁是绝对不允许的,但是她却没有看到他们和谐美满的生活。

22、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老牛的牛皮果然是神皮,老牛没有吹牛皮,牛郎眼看就要追到了,可是牛皮虽然牛,始终没有王母给力,一条银河让有情人隔河相望。 出示9:从此,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以后,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一群群喜鹊会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会面。据说,这一天地上的喜鹊也确实少了许多,因为它们都到天河那儿搭桥去了。

23、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有情人终成眷属牛郎织女不屈不挠王母法外开恩喜鹊被精神感动 )

其实原文被修改过了,原文是这样的:

出示10: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

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

24、从这里你又能看出什么?

生:刀子嘴,豆腐心。虽然有天规的束缚,但毕竟王母娘娘还是打破天规,法外开恩,

25、给王母鼓掌吧。(掌声)既然你能理解王母娘娘,那造成牛郎和织女一年才能见一面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

生:是天规。

26、有了天规,就束缚了自由,但没有天规成吗?在规则和自由之间,你们理解了王母娘娘,那对于织女呢,她下嫁牛郎,是勇敢,还是犯法?

生:织女是勇敢的,为了追求自己美满的爱情,这样做,犯法也值得。 生:不成,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遵守天规也不成,不然就乱套了。我看,关键是得改改天规。

27、是啊,不管怎么说,牛郎织女的不屈不挠,喜鹊的志愿搭桥,最终织女下嫁牛郎得到王母----最高统治者的认可,让有情人终成眷属,获得了属于他们的幸福。

机动:至于后来牛郎和织女二人的命运,就掌握在各位的手中,你们能给这个故事写个结局吗?

学生试说

28、其实在中国,像这样的下嫁的感人的爱情故事其实还有很多

出示11:天仙配梁山伯和祝英台白蛇传

大家来看一看,这些故事其实都有一些共同点?

、、、、、、、(下嫁、爱情故事、追求美好生活)

其实这些都是讲述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人们对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的憎恨。还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的同情。同学们课后感兴趣可以去尝试着阅读这些流传了几千年的民间文学故事。

第四篇: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语言通俗易懂,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牛郎织女教学反思。备课的时候我在想,学生们都早已知道这个故事了,在教学中,我应该怎么教才能更有效果?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显然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了解故事、指导朗读的环节上了。所以我想应该引导他们透过故事情节,引发对价值观的正确判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了解课文脉络后,我想让学生自己质疑,进行自主学习。在品读相关语句的过程中理解人物形象,理清牛郎与老牛、牛郎与织女、织女与王母娘娘的关系。在理清了故事情节,了解了人物关系后,我设计了人物评论这个环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这个问题的提出对课文的理解更有效果,我放手让学生来讲,从文本中理解,把品味、感悟还给学生,教学反思《牛郎织女教学反思》。 学生的发言能够结合课文里的内容谈自己的理解,他们认为牛郎是个勤劳善良的人;老牛是个位善解人的人 ;织女是个心地善良的人。学生在评论王母娘娘这个人物角色时,有的学生认为王母娘娘心狠手辣,破坏了牛郎织女的美好生活,可恨;有的认为王母娘娘残暴,不顾织女两个年幼的小孩,狠狠地推倒他们,可恶;也有的认为王母娘娘法力无边,划出天河把牛郎织女活生生的隔开。从他们身上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牛郎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男性吃苦耐劳的品德,织女折射了我国农业社会中妇女贤惠淑德的精神。王母娘娘则代表了封建保守势力,折射了专制狡猾的丑恶嘴脸。

教学由浅入深、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每一次当学生发言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之中学习和提高,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感悟能力与学习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牢牢抓住语言文字的训练,设计的问题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效,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是我在这节课中的教学所得。

第五篇:《牛郎织女》读后感

《牛郎织女》读后感

我在小溪流看到这篇文章牛郎织女。看了之后,很受感动。

古时候,有个小还,她的父母全死了,他只能跟着哥哥嫂子生活,哥哥嫂子对他并不好,让他干重活。还让他吃他们吃剩下来的饭菜,连穿衣服也穿破破烂烂。等分家产的时候,哥哥嫂子就分给他一头牛和一辆破车可他还是很高兴,因为这头牛分给了他。自从他有了这头牛之后,人们就叫他牛郎。有一天牛郎听见牛在叫他,对他说:明天,你去河边会有7位仙女在河边,你去那最拿最小仙女的蝴蝶结,没有了蝴蝶结,她就不能飞走了。当天,牛郎按牛说的去做,把最小仙女的蝴蝶结给拿了下来。等其他仙女飞走了,可就是那位仙女飞不起来,牛郎对仙女说:你的蝴蝶结在我这呢。牛郎对仙女说了自己的身世,仙女听了很疼惜他。原来那个仙女是王母娘娘的侄女,是负责彩云的,给王母娘娘织衣,叫织女。后来他们谈起来,双方一见钟情,就结婚了,还生了一对龙凤胎。生活是和和睦睦。有一天牛郎发现自己美丽的妻子不见了,老牛就告诉牛郎把我的皮披在身上,你就可以飞上天,去追织女了。眼看快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拔下一只簪子,一划,天上出现一道又大又宽的河,牛郎飞不过去了。每年的阴历七月初七喜鹊欢聚一堂给牛郎织女大了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相见。 五年级:友情o8

除小编你为整理的以上范文外,系统还推荐以下相关范本:

观牛郎织女有感

牛郎织女教案

作文 《牛郎织女》读后感

黄梅戏《牛郎织女》观后感

31汤集语文教学反思《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教学设计(全文共8152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