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窝镇陈垇村壮大集体经济,助推脱贫奔康的调查和思考
高县大窝镇杨小江
[摘要]党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陈垇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和支持下以壮大集体经济助推脱贫奔康为目标,建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村集体资产,但在壮大集体经济方面还面临许多问题,就陈垇村如何壮大集体经济,助推脱贫奔康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字]集体经济 脱贫奔康 陈垇村
1 陈垇村集体经济现状
1.1流动资产
全村流动性资产7.23万元,由村级办公经费和公共维护机制管理经费组成,都是财政补贴性质工作经费。
1.2投资
1.2.1长期投资
全村长期投资50万元,为大中型水库水淹区移民后扶资金,以投资收益模式入股雁鸣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展乡村旅游,每年以5%固定收益分红,在资产保全的情况下,每年收入2.5万元用于村民临时性困难补助。
1.2.2短期投资
全村短期投资120万元,为贫困村产业周转金70万元,市委宣传部定点帮扶产业周转金组成,资金使用按照县财政产业周转金使用管理规定进行使用,以借款零利息方式借给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已完成90万元资金发放循环使用,借款15万元入股犇雷养牛专业合作社以年利率10%的固定收益即1.5万元,用于解决困难户生活困难问题。
1.3固定资产
1.3.1经营性资产
陈垇村和全县大部分村相同,集体经济起步较晚,无经营性资产,全村集体资产以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为主。
1.3.2非经营性资产
陈垇村9个组,非经营资产以通村通组公路,文化广场,廉租房,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基础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人饮工程为主。按照高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有关规定评估折价1611.3398万元。
1.3.3资源性资产
陈垇村全村资源性资产为集体山坪塘11口66亩,集体林地230亩,未确权到户土地10.18亩,按照高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清产核资有关规定评估折价929.16万元。
2. 陈垇村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优势
2.1资源优势
陈垇全村幅员面积4.97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1945亩(田921亩,土1024亩)。地势南低北高,属典型的垂直地形地貌。气候属中亚热带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1℃,平均降雨量1010mm,雨量集中在5—9月,年均日照1148.8h,无霜期360天,宜种植多种作物品种。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植被良好;有丰富的水资源,美丽的南广流经该村,月江水电站下闸蓄水后,水域宽阔平缓,形成天然的南广河湖泊;临南广河有10公里翠竹长廊, 5、7、8组有天然形成的高山脊梁等自然资源适合乡村旅游开发。
2.2资产优势
一是陈垇村资源性资产集体山坪塘11口,集体林地230亩,未确权到户土地10.18亩,可通过竞价承包方式出租或通过招标承包、招商引资,使用权出让,租赁经营等途径,搞综合经营性开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二是有可转化为经营性资产的廉租房1280平米,覆盖全村1880人的集中供水工程,投资800余万元的旅游文化基础设施。
2.3区位优势
陈垇村距离大窝镇场镇5公里,距离宜宾市中心只有25公里,宜庆路从村内穿过,随着宜昭高速、成贵高铁等重点交通通道的建设,陈垇村交通状况将大大改善,将融入宜宾20分钟经济圈,区位优势将明显提升。陈垇村以两业驱动、三年脱贫,建成幸福美丽新村和宜宾后花园为发展定位,以花卉打底、两业为主、企业带动、生态环保为发展思路。高标准的定位和区位优势给陈垇村带来了巨大的招商引资机遇,使得集体资产的壮大更具优势。
2.4政策优势
陈垇村属于十三五期间省级贫困村和月江水电站水淹移民后扶村,由市委宣传部和县档案局定点帮扶,至2015年扶贫开发以来下达陈垇村各类项目资金2937万元,路网、水网、产业已初步形成,陈垇村将于2018年整村脱贫,脱贫攻坚类资金可按照《高县财政支农项目资产收益扶贫实施办法》入股集体公司或专合社,社会信誉高的企业进行保底分红,对集体经济壮大又一政策支持。
3 陈垇村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问题
3.1 收入来源渠道单一。
陈垇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扶贫资金入股企业保底分红和财政预算工作经费,其他资产未形成收益,没有充分盘活集体资产,大量资源闲置浪费。
3.2村组干部人才匮乏,发展经济能力不强。
陈垇村和大多数贫困村一样,村两委由于扶贫工作压力太大,工作量和收入不成正比,厌倦情绪比较突出,特比是年轻和有才能的村干部扎根不下来安心工作。导致陈垇村村干部,畏难发愁,发展愿望倒退,成为制约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瓶颈。有的组干部年龄偏大,传统保守,缺乏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勇气。
3.3经营风险
村集体经济无论以入股分红还是开展经营性行为都会面临经营风险,陈垇村由于处于起步阶段,无雄厚的资本做保障,启无固定的收入来源无力承担市场带来的风险。
3.4支农资金对集体经济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支农资金,一般由资质企业来投标,层层转包,村级还要自筹一些资金配套,虽然成立了集体资产管理公司,但无承建基础设施等各类工程项目的资质,仍然需要转包有资质的公司进行建设,建设成本自然增加。
3.5部分干部群众思想不统一,认识程度不高。
对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存有模糊认识,村组干部大多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劲头足,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积极性,有畏难情绪,还有少数群众及群众代表集体观念淡薄,对集体事务漠不关心,不管不问,反倒质疑发展集体经济的目的性。这些模糊、错误的认识,成为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3.6集体经济组织缺位
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是全村资源资产管理者,但村集体资产管理却一直缺位。首先是组织本身虚置,没有实体,只有名字;其次成员权利虚置,没有现代治理体系,成员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集体资产名义上“人人有份”,实际“人人无份”。
3.7集体资源闲置
陈垇村现有的集体资产只停留在数字上,没能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也没有专人对集体资源进行管理,使大量集体资源处于闲置状态,如未确权到户的10.8亩土地,按照200元每亩出租也可收益2000余元。
4 对策及建议
4.1提高认识,增强壮大集体经济的思想保障。
各级政府和村两委要大力宣传壮大集体经济对农村经济、增加农民群众收入、带动全村乃至全镇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改变村容村貌的重大推动力。壮大集体乃至个体,改变现有经济格局、改变生活生产方式、响应十九大号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推手。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基层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来抓。要成立工作领导组或工作机构,安排专人和专项资金,建立和完善考核和奖励机制。特别要大力宣传贵州省安顺市塘约村那样走合作化和集体化道路的典型经验,让每名村干部,乃至组干部都像塘约村那样干劲十足,要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营造发展集体经济无上光荣的浓厚舆论氛围,确保思想上高度统一。
4.2夯实队伍,增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战斗力。
打造一支优秀的村级干部人才队伍,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对村两委班子要选好用好,做好组织人事调查,因才分配工作,充分利用好现有村两委人才。注重组织人事培养工作,要充分发掘农村基层人才,建立人才数据库,从外出务工和自主经营的人才库里发掘致富能手,经营能人充实到村级组织中来,根据发展情况可选配到村组干部中,使村组干部的思维和发展的理念得到大的转变。同时,强化农村经管干部的配备和培养。要加强经管干部对农村经济政策的了解,使其熟悉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方式和路径,给村两委建好言进好策,使村级干部有能力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4.3规划引领,充分发挥发展带来的集体经济效益。
陈垇村依托宜庆路建成通车后的重大区位优势,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准确的发展定位,制定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逐步壮大集体经济。一要完成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明晰产权,二要注重特色产业的发展,根据陈垇村实际情况,大力发展果桑产业,完善果桑产业发展规划,在发展果桑产业中就要明确村集体的主导地位,对果桑的采购、种植、管理、销售都要体现村集体的主导地位。三要大力延伸产业链
把特色产业发展延伸的电商、旅游、文化、养生、绿色食品编入集体经济发展的规划,要主动涉入和加大对这些方面知识的积累,让集体能够更多的分享到产业壮大带来的经济效益。
4.4明确产权,盘活集体资源
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要以市场化的角度来管理集体资产,国家已明文规定土地所有权归村集体,要把所有土地应确尽确,对新建的集中供水厂和11口集体山坪塘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牢牢收归集体,对新建的村级活动阵地和村级廉租房要做好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申报工作。把村集体能够收归的产权应收尽收,利用抵押贷款的政策向银行争取涉农贷款资金,使集体闲置的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换取的资金将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原始资本,对刚起步的陈垇村来说是笔巨大的财富。对完成确权的集体资源以竞价承包或招商引资方式对外出租和入股经营等方式全面盘活集体资源。
4.5狠抓招商引资,发挥资源潜力
陈垇村要充分利用好区位优势,在宜庆路建成通车后的巨大发展潜力下,大力招商引资,充分利用好沿河一带南广河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利用好已发展的1250亩果桑和即将发展的1000亩果桑作为招商引资的核心点,充分把已投入的资金和基础设施的价值得到体现,评估折价后入股招商企业让非经营性资产成为陈垇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收入来源。
4.6加大政策扶持,适度规模经营
加大对集体公司发展规模化农业、特色养殖业、旅游开发的政策支持,大力支持农业、水利、畜牧、旅游类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种苗采购,畜禽种苗购置补助。陈垇村在政策补助的允情况下以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方式流转农民土地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围绕果桑采摘园和规模化养蚕为支柱产业,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以养殖示范为带动,分散标准化养殖,以德康公司养殖模式统一供苗、供料、统一回收销售。成立旅游开发公司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做好乡村旅游规划,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发展观光农业,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推出一批果蔬采摘、休闲体验、民俗度假等形式的旅游项目,多方拓宽收入渠道。
文档为doc格式